说到这本书,就不得不提它的作者和时代背景。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大潮中,王沪宁在复旦大学工作学习,他结合了到美国访问期间的所见所感写了《美国反对美国》。该书的文风在当时和一般的靠道听途说,一知半解和自抬身价的立场鼓吹美国优越的公知完全不同,着重于亲眼所见,并且挖掘现象背后的逻辑,对自己不太明白的东西也没有不懂装懂。
三十多年后的今天,此人已身居高位,出任中央政治局常委,第十四届全国政协主席、党组书记,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办公室主任。中国自此书成书以来,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美国基本上还是和他当时去看到的样子一样,只是社会裂痕越来越深。
我读了此书之后,启发了我自己的几个观点。
社会主义的对立面不是资本主义,而是个人主义。
社会,原本是用来形容相对于个体的群体,比如说,蚂蚁,蜜蜂之类的生物,被成为真社会性昆虫,黑猩猩,大象有社会,而老虎,黑熊,没有社会。
书中探寻了美国盛行的个人主义带来的自由和孤独,与国内的社会主义带来的丰富的人际关系和规矩林立做对比,但到底是哪一种社会更适合人类的生存,作者也没有得出结论。
我的看法是,完全的个人主义是行不通的,因为人类在长期演化的过程中已经适应了社会化的生存环境,生理心理都无法像天然的独居动物那样适应个人主义。但人类也同样适应不了真社会昆虫那样的社会。人类天然能适应的社会结构很可能是由内及外逐渐疏远的多圈层的结构。
资本主义的对立面不是社会主义,而是人本主义。
资本主义就是以资为本,或者说,以货币等票据为本。也就是不再认为货币,票据之类是为人服务的工具,资的持续扩大本身成为了目的,而人成了手段。资本主义社会的很多现象都可以反应这一点,为了资的持续扩大,一代又一代人不惜损害自己的健康,破坏自己或者自己的同类赖以生存的环境,甚至是直接下手杀人。
我自认为是一个人本主义者(需要说明的是,我认为一切的Homo Sapiens 物种的生物都属于人。区别于某些派别将自己定义为人,将自己不喜欢的人排除出去的做法),因此我反对资本主义。我并不反对货币和其他票据的运用,但前提一定是要对人类社会有益(对使用者有利而对其他人有害不属于对人类社会有益)。
美国社会最广泛的制度不是资本主义,而是实用主义
美国的一大特点是钱管社会,以至于很多人认为美国已经完全资本化了,一切活动都需要用钱作为基础。但我认为这只是一个人口和土地面积都巨大的国家为了方便实用而产生的机制。实用才是美国社会的普遍态度,只是资本主义正在急速扩张,很多涉及到钱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最初是为了实用,但搞到更多钱逐渐成了反客为主的目的,原先要解决的问题反而退居其次了。比如说选举就是这样,最初要为了选民在选总统之前更了解候选人,有了选举活动,为了选举活动更有效,可以“捐款”,后来以捐款为名的政商勾结逐渐成了主要目的,选民是否足够了解候选人反而没那么重要了。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