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的语境中,科学是一种逻辑严密的思维方式,而科研活动是指各个学校,企业,研究所的实验室里的广大研究者们每天都在进行的活动。一般来说,科学研究是应该遵循科学思维的,但是很多科研活动中的行为实际上并无科学可言,本文试举一些例子。
黑胶虫
用液体培养基在培养皿中养细胞的时候偶尔会出现一些相差光学显微镜下能看到的黑点,黑点会做布朗运动,没有明显的形状,培养基不浑浊。对于这种现象,学术界有一个口口相传的解释:小黑点是一种名为黑胶虫的东西。
至于黑胶虫是不是生物,如果是生物,是什么物种,有什么习性,为什么会出现,对细胞培养有什么影响,这些问题实际上会被有意无意地忽略,少数相关研究也缺乏可重复性,甚至也无法确定这些研究所说的“黑胶虫”到底是不是同一种东西。
“黑胶虫”问题困扰着几乎所有的养哺乳动物细胞的实验室,如果要研究,可能做个电镜就能给出更清晰的答案,可是为什么一直这么神秘呢?在我看来,这是由于这种研究的结论没有普适性,发的文章也不会被引用,价值几乎不会被认可,所以没有人有动力去追究。对于一个实验室的科研人员来说,如果养出了“黑胶虫”样的现象,最普遍的做法就是在记录本上写一笔,然后扔掉重新养。
评论区